聚焦3.15,维护投资者权益

聚焦3.15,维护投资者权益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深入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在陕西证监局号召下,陕西华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开展“2025年‘3・15’投资者保护教育宣传专项活动”,本次活动以“聚焦‘维护权益’”为主题,以“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为口号。接下来,让我们共同学习金融知识科普,提高辨别能力,远离理财陷阱,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一、什么是投资者适当性?

投资者适当性是根据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销售不同风险等级的产品,把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投资者。那么消费者如何理性选择适配产品呢?

1、认识风险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要求商业银行销售理财产品,应当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向投资者充分披露信息和揭示风险,不得宣传或承诺保本保收益,不得误导投资者购买与其风险承受能力不相匹配的理财产品。理财产品已经打破刚性兑付,进入“净值化时代”,产品的收益和风险成正比,高收益产品必然伴随高风险。金融消费者要培育长期、理性、科学的投资理念,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2、匹配风险谨慎选择

金融消费者应通过正规金融机构,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力相适应的风险级别的产品。在购买产品前,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认真填写风险测评材料,根据评估得分,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由低至高被划分为保守型、谨慎型、稳健型、进取型、激进型五类。 保守型投资者可以购买低风险级理财产品,谨慎型投资者可以购买中低及以下风险等级的理财产品,稳健型投资者可以购买中等及以下风险等级的理财产品,进取型投资者可以购买中高级及以下风险等级的理财产品,激进型投资者可以购买所有风险等级的理财产品。

3、保护信息理性维权

消费者应妥善保管个人身份证件、银行卡、金融账户等,不轻易委托他人代为办理相关手续,避免个人信息被非法利用、泄露或买卖,避免个人财产遭受损失。如发现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应保存相关证据,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消费者因购买产品或接受服务与金融机构产生纠纷时,请通过与金融机构协商、向行业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向金融监管部门反映、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渠道提出诉求,不可轻信不法分子虚假承诺,切勿受怂恿参与违法违规活动,避免陷入法律风险陷阱。

二、什么是养老诈骗?

根据2023年4月6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风险提示,提醒广大老年消费者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谨防三类养老诈骗陷阱。

1、“代理退保”陷阱

不法分子非法获取保单信息后,通过诋毁保险产品、承诺更高收益等手段,鼓动老年人退保并购买所谓“高收益”理财产品。待老年人陷入圈套后,不法分子不仅收取高额“代理维权”手续费,甚至侵占老年人的退保资金。

2、“以房养老”陷阱

不法分子打着“以房养老”旗号,诱骗老年人抵押房产购买所谓“理财产品”并承诺给付高额利息。实际上是以老年人房产办理抵押借款,获取资金后被不法分子挪作他用甚至挥霍。一旦资金链断裂,老年人不仅无法收回本金、获得收益,还将面临房产被强制拍卖的风险。

3、“投资理财”陷阱

不法分子打着“国家扶持”“政策补贴”旗号,通过虚构投资理财项目或夸大投资收益,以“低风险、高回报”为噱头进行诈骗。不法分子首先鼓动老年人“小额投资”,然后按时“高额返利”,进而诱使老年人追加投资金额,一旦收到大额资金便卷款跑路。谨防“高本高息“保证收益”等说辞迷惑,避免落入陷阱。

发布时间:2025-03-14 16:23
浏览次数:0